菲菲文学网

《凤起深闺》苏月柔顾景云柳姨娘完结版免费试读_凤起深闺第5章

凤起深闺苏月柔顾景云柳姨娘这是一本及其优秀的一部作品!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!实力推荐!推荐小说内容节选:深秋的午后,阳光带着一种迟暮的暖意,透过明净的琉璃窗,洒在紫宸殿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和墨香,肃穆而沉静。我穿着六品尚宫女官的浅青色宫装...

《凤起深闺》苏月柔顾景云柳姨娘完结版免费试读_凤起深闺第5章

深秋的午后,阳光带着一种迟暮的暖意,透过明净的琉璃窗,

洒在紫宸殿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和墨香,肃穆而沉静。

我穿着六品尚宫女官的浅青色宫装,发髻一丝不苟地绾起,簪着一支素雅的玉簪,

垂首侍立在御案一侧。

手中捧着一卷刚刚誊抄整理好的、关于江南织造局历年贡品开销的明细折子,字迹工整娟秀,

条理清晰。御案后,须发花白的老皇帝正戴着西洋水晶镜,

仔细翻阅着我昨日呈上的、关于京畿地区秋粮入库与往年损耗对比的条陈。殿内落针可闻,

只有皇帝翻阅纸张的细微沙沙声。半晌,老皇帝放下条陈,取下眼镜,

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眉心,目光落在我身上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:“苏卿。”“臣在。

”我微微躬身,声音平稳清晰。“你这份条陈,写得很好。

”老皇帝的声音苍老却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严,“数据详实,对比分明,

尤其是指出往年损耗中,

因仓储管理不善、鼠患虫害及人为‘漂没’(损耗)比例过高的问题,一针见血。

所提的‘分仓立册,责任到人,引入熏仓防鼠新法’等建议,也颇为务实可行。

”“陛下谬赞。臣只是据实以报,分内之事。”我恭敬应答,不卑不亢。

“据实以报……”老皇帝低声重复了一遍,目光深邃地看了我一眼,

“朝中能据实以报的臣子,如今……不多了。”他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感慨。

我知道,他指的是什么。就在三个月前,顾景云被革去功名后不久,

都察院陈老御史在深挖顾苏两家丑闻时,竟意外地从顾家一个因贪墨被处置的老账房口中,

撬出了一条更为惊人的线索——顾尚书任户部侍郎期间,曾伙同地方官员,

在漕粮转运中大肆贪墨,更令人发指的是,为掩盖亏空,竟敢在军粮中掺沙!

而其中一笔关键的、指向通敌的巨额不明银钱流向,最终被陈老御史顺藤摸瓜,

竟隐隐指向了北境敌国!此案一出,朝野震惊!圣上震怒!当即下旨彻查。拔出萝卜带出泥,

户部、漕运衙门乃至兵部,一大批官员落马。顾尚书被锁拿下狱,顾家抄没,男丁流放,

女眷没入官奴。曾经显赫一时的顾氏门楣,彻底灰飞烟灭。此案牵连甚广,

最终由都察院和刑部共同审理,震动朝野。而我那份条陈中关于粮储损耗和管理的建议,

正是在此案尘埃落定、朝廷急需整肃吏治、开源节流的背景下呈上的,自然格外契合圣意。

“务实……”老皇帝的目光又落回那份条陈上,沉吟片刻,忽然问道,“苏卿,你一个女子,

入宫不过数月,于这钱粮仓储之事,见解何以如此老到?”我心头微凛,知道这是关键一问。

面上却依旧平静,垂首答道:“回陛下,臣少时体弱,常困于闺阁,唯以读书自遣。

家母嫁妆中,有田庄铺面,臣曾随管事嬷嬷学习打理,略知稼穑艰难、仓储不易。

后……家门不幸,历经变故,更知民生之多艰,吏治之要害。入宫后,

得蒙司宫台(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)秦尚宫指点,查阅历年卷宗,结合所见所闻,

方敢妄言一二。若有疏漏,请陛下责罚。”我的回答避重就轻,

将“经验”归于母亲嫁妆的管理学习和秦尚宫的指点,

将“见解”归于读书和“变故”后的感悟,既解释了能力来源,

又暗示了身世坎坷却不怨天尤人,最后以请罪收尾,姿态放得极低。老皇帝静静听着,

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。他浑浊却锐利的目光在我低垂的脸上停留了许久,

仿佛在审视一件琢磨不透的器物。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就在我手心微微沁出薄汗之时,

老皇帝忽然开口,话题却陡然一转:“朕听闻,你通晓刑律?”我一怔,

随即答道:“回陛下,臣闲暇时确曾翻阅《大胤律》及《刑案汇览》,略知皮毛,

不敢言通晓。”“嗯。”老皇帝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,从御案一侧堆积如山的奏折中,

抽出一份,递了过来,“你看看这个。”我上前两步,恭敬地双手接过。

这是一份来自江南道的奏报,言及某富商巨贾暴毙,妻妾争产,闹得沸沸扬扬。

地方官审理后,判正妻之子继承家业,其妾所生庶子不服,声称其父留有密嘱,

将大半产业交予己手,并指认正妻谋害亲夫。然密嘱笔迹虽像,却有细微差异,且无旁证。

相关推荐